close
2006-9-22 16:39 絕心
關於鏡頭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三大紀律」
1。鏡頭是用來攝影的,不是用來燒錢的。「器材派」使攝影變成鏡頭的鑑賞與收藏的藝術,本末倒置,不可取。然而,談論器材,交流心得,也是一種樂趣。樂趣並非在於擁有。
2。那怕有再好的鏡頭,最重要的是鏡頭後面的那顆頭。鏡頭是手段,不是目的。更多的精力應該放在如何用好鏡頭,拍出好片。這裡有很多鏡頭使用上的討論供參考。
3。鏡頭的測試,見好就收。為了測試拍片,可以永無休止。砍柴磨刀,磨起來容易上癮,但別誤了砍柴的大事。
「八項注意」
1。鏡頭比機身重要。有限的資金,應該投資到無限的鏡頭。最終鏡頭決定一切。鏡頭的成像,差別可是明顯的。買機身的終極問題,是如何省下機身錢買好鏡頭。今天最低檔的DSLR機身,已經足具專業攝影的基本要求,從品性上講可拍出完全專業的圖片。對於非專業人士,某些特殊功能以及全金屬防水機身完全多餘。機身發展太快,切不可當作耐用品。18個月推出一代,淘汰很快。在成像,列印,大螢幕顯示技術的驅動下,要有三五年換機身的思想準備。好的鏡頭則不同,可用「一輩子」。此外,好的鏡頭在二手市場也比較保值。
2。Canon 18-55mm套頭只是個入門用的過渡教練頭,如有可能,最好借一個或買個二手的,能省就省。人們對它的持有期較短。如果還在頻繁地使用,說明使用者尚未脫離DSLR入門階段,沒有充分了解鏡頭對攝影的重要性。
3。Canon 50mm/F1.8 II是個性價比優異的好頭。成像質量可與專業L頭比擬。省下套頭的錢剛好可以買下這個標準鏡頭。如果手頭不寬裕,暫時買不下較好的變焦頭,用這個標頭可以拍出DSLR味道十足,非常專業的好片。
4。「一鏡走天下」沒有好結果。光學工藝限制了好鏡頭的變焦比為三到四倍。18-200mm用起來很方便,但出片很軟(不清晰),尤其在長焦段。畢竟,DSLR的功能和樂趣也在於能夠更換鏡頭。
5。光圈越大,鏡頭越貴。F2.8比F4價高一倍,但光圈開到F2.8時,鏡頭的成像不可能保證與F4一樣出色。選擇鏡頭要考慮特大光圈是否真的常用,以避免浪費。如果只是想過一把大光圈的癮,廉價的50mm/F1.8比F2.8痛快﹗
6。相對便宜的鏡頭,光圈收小二到三檔,通常在F8和F11,解像力會接近好鏡頭。但使用者失去了好鏡頭在較暗光線,較高運動速度,較小景深拍攝條件下的技術保障。即便好鏡頭,光圈收小二到三檔,通常會有最佳表現。
7。防抖的IS鏡頭很實用,沒有它時,三腳架或獨腳架則很實惠。
8。慎重考慮價格較高的EF-S鏡頭(只能用於APS-C幅面)。如果要買,也不建議長期持有。機身過渡到5D那樣的全幅是大勢所趨。待到升級,EF-S就成了廢物。看看今天,還有多少人在使用只能手動對焦的A-1和它的鏡頭?
__________________
高品質的鏡頭評測網站
--------------------------------------------
如果發現有技術主義高燒,特別想知道數據的事實,可以學習德國人對鏡頭的科學作風。
推薦比較專業的技術評測網站︰
http://www.photozone.de/8Reviews/index.html
再推薦一個美國專業攝影師的鏡頭評論網站︰
http://www.fredmiranda.com/reviews/
還有一個樣圖較多的美國評測網站︰
http://www.the-digital-picture.com/Reviews/
不同機身的比較︰
http://www.imaging-resource.com/IMCOMP/COMPS01.HTM
-------------------------------------------------------------------------------
配鏡頭的選擇, 對 300d, 350d, 20d, 30d 來講, 我是這樣配的︰
-------------------------------------------------------------------------------
廣角︰ 圖麗 12-24 mm f4
中焦︰ 騰龍 28-75 mm f2.8
長焦︰ 佳能 70-200 mm f4
定焦︰ 佳能 50 mm f1.8 ii, 85 mm f1.8
微距︰ 適馬 105 mm f2.8 DG.
話講回來, 就算給你配起所有的『紅圈』,那又怎樣?﹗ 你靠攝影為生嗎? 所有題材你都有時間去拍嗎?你不可能整天拿著相機在拍吧? 專業攝影師也不是配齊所有焦段的鏡頭。。
所以不要為了配齊焦段而買鏡頭,要考慮你是否需要?
我們需要的是開動腦筋想怎樣創作出好的照片, 而不是想著靠鏡頭來出好片。。
--------------------------------------------------
Canon 17-40/F4
--------------------------------------------------
CANON本來在廣角鏡頭上就不怎麼樣。17-40L也表現出了著一點。主要就是不銳利。與TOKINA12-24或TAMRON 17-35比,成像質量還有不如的地方。我到不在乎17-40的短(40MM),但我不太喜歡17MM的銳度。但17-40的USM和做工太誘人了,如果副廠的能有USM和如此做工就好了。另外,17-40L在5D上表現不好,光圈需要開到F11才可能使照片邊角處銳利。如果將來用到FF機子上需要慎重考慮。目前17-40L在BH(美國著名銷售網站)
打完折賣580美金,比上市時候低了100美金。
另外,如果用在1.6X機子上,隨鏡頭的鏡頭罩(EW-83E)不能用(太大,不起作用),需要另外購買EW-83DII或EW-83H,需要額外一筆開銷。CANON本來就不為非L頭提供鏡頭罩,17-40到是提供了,在1.6X上不能用﹗
可問題是不買17-40L買什麼??我買了一個賣了,現下又買了一個,很無奈。副廠鏡頭我有SIGMA 150 和TAMRON 28-75,感覺AF和做工都不如CANON。選來選去還是17-40L最合適。
鏡頭沒有絕對好的,任何鏡頭都是折衷的產物。細說起來都有毛病。像IS小白(70-200F2.8IS),做工、成像、防抖等等,很出色,可那價格、那重量。我現下用IS小白,但非常懷念XXB的重量。說不定哪天我又換回去。
XXB或XB的品性,只要不缺米,可以毫不猶豫地下手,因為基本上沒有對手可比。如Nice所言,攝友對17-40是有爭議的。Canon的廣角不及長焦出色,這是Nikon用戶看不上Canon的原因之一。17-40不完美,但很難找到一個取代物,所以此頭仍然成為用戶的「標準配置」。Canon對17-40的精力主要拋放在APS-C機型(350D/30D)上,17-40全幅邊緣成像不理想。但全幅的主力鏡頭應該是24-105/4L IS。偶爾用17-40拍風景,在光線好時收小光圈即可。
===========================
Canon 50mm/F1.8
===========================
50mm的鏡頭感與小DC差別可以很大,需要適應培養。比較容易上手,拍出效果的幾招︰
1。距離一米至二米,近則除去額頭上部,遠則留出上半身。
2。可正面,可側面,可俯視(對女性兒童特別有魅力的角度,突出睫毛,單點對焦到眼睫)
3。避免強光。不要有陽光直接照射。靠窗的室內自然光,均勻的燈光(注意白平衡)都很好。標頭表現皮膚的通透感非常迷人。絕對不要用閃光燈,把皮膚打成死皮。
4。對焦對到眼睛上。用單點測焦。
5。被攝人與背景物要有些距離,才可能把背景徹底虛化。
6。用連拍功能,抓表情,一氣拍五至十幅。
7。用連拍突然偷拍,表現最自然的各類生活表情,比較有價值。
8。一旦找到鏡頭感,不妨推翻上述一切,努力創造新的鏡頭語言和視覺語言。
用標頭拍風景,建議牢記「減法」原則,寧取小景或局部景(沒有廣角不好拍大場面)。利用50mm的鏡頭語言「虛」,用F4或者F5.6,或虛化遠景,或虛化近景。
用標頭拍建築(取局部),櫥窗,掃街紀實,都很合適,有趣。
===========================
350D/400D 鏡頭推薦
===========================
350D配鏡頭應當說與20D和30D有細微區別。20D/30D的SENSER進行了優化,大光圈(2.8以上)鏡頭自動對焦準確率很高(90%以上),350D則不是很好(60-70%)。這就是人們為什麼說350D對焦不好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說,350D上F2.8以上的頭並不能完全發揮其作用。
簡單說︰350D常見配置︰ 17-40L+ 50F1.8/1.4+70-200 F4 ,17-85+ 70-200 F4
canon10-22+17-40L(或17-85)+ 50F1.8/1.4+70-200 F4
tokina12-24+17-40L(或17-85)+ + 50F1.8/1.4+70-200 F4
sigma 10-20 +17-40L(或17-85)+ + 50F1.8/1.4+70-200 F4
上述鏡頭的缺點就是速度偏慢, 適合旅遊等白天情況下攝影需要。我個人一開始用的變焦全是F4以下的,但現下逐漸換成F2.8的了。因為350D畢竟要淘汰,上30D或5D是遲早的事情,不如一開始就上F2.8的變焦。下面是幾款性價比不錯的大光圈變焦,供參考。
TAMRON 17-35
TAMRON 28-75
SIGMA 24-70
SIGMA 70-200
上述4個頭質量很好,推薦考慮一下。CANON的16-35L,24-70L和70-200L F2.8好,但實在太貴了,不是很合算。
定焦頭很有誘惑力,其中 50MM、85MM和135mm三個頭最流行,建議先買個50MM,感覺好後慢慢上其它的。
至於套頭(18-55),我和上面DX的意見不太一致。 我不主張上套頭。
==========================================
50mm/1.4比50mm/1.8的優勢具體在哪
==========================================
1。更銳利。
2。F1.4。開到F1.8比50/1.8表現好。(廉價頭的F1.8應避免使用)
3。USM對焦快,易鎖焦(廉價的50/1.8有時不易鎖住),幾乎沒噪音
4。焦外模糊成像柔和
5。做工考究。界面是金屬的。(廉價頭為塑膠界面)
總之,世上沒免費的午餐。廉價標頭就使用功能而言已經足夠好。是否上貴的,取決於個人的消費習慣,與350D/30D之間的選擇非常相似。
小鬼子會做生意,把消費者琢磨個透。明白對付prosumer(專業級的消費玩家)要顯得專業才好。出門在外,見到頂級器材武裝到牙齒,黑色白色行頭一塵不染的攝友,應該行個注目禮,一定要流露出羨慕的目光才算禮貌。哪一天真碰上個主,從破背包裡掏出個銀色掉漆的300D,上個遮光罩纏滿花膠布的笨鏡頭,則一定要跟上,好好看看這斯如何究竟取景,偷學點武功,因為骨灰級的高手就在眼前了。
==========================================
TAMRON 17-35/ CANON 17-40/CANON 16-35
==========================================
我下面的話可能有爭論︰上全幅有必要嗎?全幅是膠片機的產物,我相信APS-C 或3/4或NIKON的DX能夠滿足專業需求,更不用說業餘攝影了。目前即使擁有全幅機子的CANON並沒有停止EF-S鏡頭的推出, 新17-55就是明証。我看了很多國外攝友用5D的體會, 具體就這幾點︰1)高ISO表現好(我相信APS-C也會有這一天,這跟全幅關係不大);2)使用鏡頭時候重新找回了膠片時代的感覺(這一條是全幅特有的,可你如果一開始就上的APS-C, 這種感覺無從談起);3)5D的dynamic range比30D好(這一條也不是全幅的專利,我相信APS-C系列機器會趕上來,除非CANON有意打壓)。
走著看吧,我覺著沒必要為了5D非EF鏡頭不買,需要就買,否則無論怎么辦也解決不了廣角端問題。至於CANON和NIKON之爭我看遠沒有結束,俗話說過年誰還不吃頓餃子?D200不就把CANON折騰的夠戧嗎?﹗
目前全球30D熱賣﹗就像當年350D一樣。CANON舍得把比全幅機子大的多APS-C市場扔了?我看不會。所以樓上的在廣角端買TAMRON 17-50好了,沒多大關係,大不了到時候二手賣了。還嫌不廣就上SIGMA 10-20, CANON 10-22或者 TOKINA 12-24。
此外,上5D不是好玩的,5D對鏡頭要求很高, 如17-40還有16-35, 這兩個鏡頭在350/20/30D上是牛頭,上5D後近乎狗頭。道理很簡單,任何鏡頭一般都是中央成像好於邊角,用在350/20/30D上,由於1.6X原素,邊角差點看不出來,可5D就沒那麼客氣了,有丁點毛病一覽無余。
==========================================
《國家地理》攝影師的鏡頭配置參考
==========================================
網摘裡有一段,值得參考︰
「至於鏡頭的配置,不同的攝影師有不同的偏好。兩台堅固可靠的機身、一只17~35mmf/2.8鏡頭和一只70~200mmf/2.8鏡頭是不少NG攝影師的基本裝備。很多攝影師會選擇一只超廣角變焦、一只長的變焦頭以及一兩只大口徑的廣角或者標準鏡頭,也有些攝影師把定焦頭的配額交給一只微距鏡頭或者一只大口徑的人像鏡頭。
《廊橋遺夢》裡虛構的《國家地理》偶像攝影師羅伯特金凱使用的就是24mm、35mm、105mm、180mm和300mm的5只鏡頭。基本覆蓋了從超廣角到長焦的所有焦段。這是一個比較接近事實的細節。」
對於比較認真玩攝影的色友,我覺得上面的描述非常有普遍性,因此特別推薦。根據自己的財力,弟兄們可以探討一下不同的組合︰
貧農︰先買50mm/1.8,再陸續添兩個副廠頭Tamron17-35和Simga70-200(小黑)
中農︰低檔紅圈,17-40/4L,70-200/4L (XXB),50/1.8或50/1.4,Sigma105微距或百微
富農︰16-35/2.8L,70-200/2.8L IS (XBIS) ,50/1.4,百微,85/1.8人像
地主︰全套定焦的組合(可以辦個CANON定焦展台)。
中焦(如24-70/2.8L,Tamron 28-75/2.8)看上去好用,其實拍出好片的難度最大。因此不建議上。如果只是滿足walk-around的濫拍,小DC更方便。我剛買了個A620,偶爾還會用用它的攝像功能。關於一短,一長,加大光圈標頭的具體運用,請回到前面的帖子看看使用介紹。用1.6x機身,廣角端如果嫌不夠廣,前面DX推薦了多種選擇。
機身是要兩個的。數碼DSLR換代很快,通常每三年要考慮換新機。留下手頭的最近的一台舊機器,總能湊出兩個好用的。所以換代時,不要急著賣掉出手淘汰機身,會後悔的。
==========================================
長焦鏡頭對焦注意事項
------------------------------------------
可以先用NICE介紹的鏡頭測試方法(用三腳架)確定鏡頭質量沒有問題。
長焦對焦總是難一些,使用上常見的問題有︰
- 被攝物反差較低(例如拍攝雲朵)
- 被攝物有緊鄰的不同距離的物體(例如拍攝草叢)
- 中心過分明亮(例如晚上拍攝月亮)
- 被攝物運動太快(例如拍攝急飛的鳥)
- 隔著玻璃拍攝(例如透過車窗拍攝)
- 鏡頭表面有臟東西,手印。
鏡頭之間也有些差異。對焦速度,L頭一般要比便宜的副廠頭快些。專業體育記者和專業婚禮攝影,為了保證
搶拍的速度和質量,不得不買較貴的鏡頭。但掌握使用方法,正確靈活選擇測焦點更為重要,還可以補救鏡頭的不足。
============================
350D D50 影響鏡頭的選擇
============================
NICE建議選擇350D,我也是同樣的建議。理由就是「用途當然是業餘愛好,本人以後投入的銀子也不會很多」。其實大家都是這樣想的,上350D或確切地說上C家的船,比較適合業餘愛好。玩單反,買機身僅僅是起個頭,後續的資金投入全在鏡頭上。由於機身價格比較接近,選擇上哪一家的船,應該多從鏡頭方面考慮。總的來說,CANON這邊好鏡頭(包括副廠頭)的性價比優於NIKON。由於用戶多,二手市場也比較繁榮。相對應的高檔鏡頭裡,ED-IF級別的Nikkor 17-35比Canon16-35L貴了$100,Nikkor28-70比Canon 24-70L貴$150,Nikkor70-200/2.8 VR和Canon70-200/2.8L IS價格相似,但Canon的長焦鏡頭品性優於Nikon(看前面的帖子,體育記者幾乎清一色的Canon白大砲)。
中檔價位的鏡頭裡,Canon有70-200/4L(小小白)和17-40/4L滿足廣大愛好者。據我有限的了解,Nikon沒有對應的中價優質產品與Canon競爭。
低檔價位的鏡頭,Nikon比Canon強很多。比如D50的套頭就比350D的套頭成像好。然而這樣比較意義不大。DSLR配低檔差鏡頭的綜合性價比並不好,還不如買個好的ZLR(Sony R1之類)合算。
機身方面,350D價格開始跳水,與D50已經比較接近。考慮換代原素,8M像素的350D應該比D50的6M能堅持長久一代。至於主觀上有的人喜歡D50的大氣式樣和手感,另當別論。D70與D50的差別意義不大,多出的功能(例如無線閃光)業餘使用一般不會用上。350D或D50的性能檔次業餘使用已經足夠好了。還可以用「350D D50」的關鍵字到論壇裡搜索到更多的相關帖子,研究參考。
==================================================
最低預算的鏡頭配置
--------------------------------------------------
leslie168推薦的Sigma 70-300適合1500米的預算($190),性價比很不錯。200mm以上的長焦端成像偏軟,就把它當個70-200mm來用好了,300mm處留著打鳥用(只需要中心的銳度)。此外,這還是個貨真價實的1︰2微距鏡頭。
對於很多業餘愛好者,長焦頭利用率很低。Sigma 70-300雖然不是牛頭,但想想最便宜的牛頭(如Canon 70-200/4L 「小小白」)要三倍的價格。Sigma 70-300就顯得相當實惠(還有個紅圈)。同幾乎所有的變焦頭一
樣,它的70mm處較好(1850線以上),200mm F11時1850/1650線,300mm處邊緣達不到1000線(簡直不是個鏡頭﹗)。使用時,注意長焦端收小光圈到F8或F11,避免200mm以上。
根據這些天的討論結果,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最低預算的鏡頭配置供參考︰
Sigma 17-70
Sigma 70-300
Canon 50/1.8
這樣鏡頭的投入和350D的一個機身差不多,但只能得到二流的效果,將來難免動心換牛頭。我個人主張鏡頭的投資預算至少在350D機身的兩倍,以獲得優質的牛頭,充分發揮DSLR的性能。
關於鏡頭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三大紀律」
1。鏡頭是用來攝影的,不是用來燒錢的。「器材派」使攝影變成鏡頭的鑑賞與收藏的藝術,本末倒置,不可取。然而,談論器材,交流心得,也是一種樂趣。樂趣並非在於擁有。
2。那怕有再好的鏡頭,最重要的是鏡頭後面的那顆頭。鏡頭是手段,不是目的。更多的精力應該放在如何用好鏡頭,拍出好片。這裡有很多鏡頭使用上的討論供參考。
3。鏡頭的測試,見好就收。為了測試拍片,可以永無休止。砍柴磨刀,磨起來容易上癮,但別誤了砍柴的大事。
「八項注意」
1。鏡頭比機身重要。有限的資金,應該投資到無限的鏡頭。最終鏡頭決定一切。鏡頭的成像,差別可是明顯的。買機身的終極問題,是如何省下機身錢買好鏡頭。今天最低檔的DSLR機身,已經足具專業攝影的基本要求,從品性上講可拍出完全專業的圖片。對於非專業人士,某些特殊功能以及全金屬防水機身完全多餘。機身發展太快,切不可當作耐用品。18個月推出一代,淘汰很快。在成像,列印,大螢幕顯示技術的驅動下,要有三五年換機身的思想準備。好的鏡頭則不同,可用「一輩子」。此外,好的鏡頭在二手市場也比較保值。
2。Canon 18-55mm套頭只是個入門用的過渡教練頭,如有可能,最好借一個或買個二手的,能省就省。人們對它的持有期較短。如果還在頻繁地使用,說明使用者尚未脫離DSLR入門階段,沒有充分了解鏡頭對攝影的重要性。
3。Canon 50mm/F1.8 II是個性價比優異的好頭。成像質量可與專業L頭比擬。省下套頭的錢剛好可以買下這個標準鏡頭。如果手頭不寬裕,暫時買不下較好的變焦頭,用這個標頭可以拍出DSLR味道十足,非常專業的好片。
4。「一鏡走天下」沒有好結果。光學工藝限制了好鏡頭的變焦比為三到四倍。18-200mm用起來很方便,但出片很軟(不清晰),尤其在長焦段。畢竟,DSLR的功能和樂趣也在於能夠更換鏡頭。
5。光圈越大,鏡頭越貴。F2.8比F4價高一倍,但光圈開到F2.8時,鏡頭的成像不可能保證與F4一樣出色。選擇鏡頭要考慮特大光圈是否真的常用,以避免浪費。如果只是想過一把大光圈的癮,廉價的50mm/F1.8比F2.8痛快﹗
6。相對便宜的鏡頭,光圈收小二到三檔,通常在F8和F11,解像力會接近好鏡頭。但使用者失去了好鏡頭在較暗光線,較高運動速度,較小景深拍攝條件下的技術保障。即便好鏡頭,光圈收小二到三檔,通常會有最佳表現。
7。防抖的IS鏡頭很實用,沒有它時,三腳架或獨腳架則很實惠。
8。慎重考慮價格較高的EF-S鏡頭(只能用於APS-C幅面)。如果要買,也不建議長期持有。機身過渡到5D那樣的全幅是大勢所趨。待到升級,EF-S就成了廢物。看看今天,還有多少人在使用只能手動對焦的A-1和它的鏡頭?
__________________
高品質的鏡頭評測網站
--------------------------------------------
如果發現有技術主義高燒,特別想知道數據的事實,可以學習德國人對鏡頭的科學作風。
推薦比較專業的技術評測網站︰
http://www.photozone.de/8Reviews/index.html
再推薦一個美國專業攝影師的鏡頭評論網站︰
http://www.fredmiranda.com/reviews/
還有一個樣圖較多的美國評測網站︰
http://www.the-digital-picture.com/Reviews/
不同機身的比較︰
http://www.imaging-resource.com/IMCOMP/COMPS01.HTM
-------------------------------------------------------------------------------
配鏡頭的選擇, 對 300d, 350d, 20d, 30d 來講, 我是這樣配的︰
-------------------------------------------------------------------------------
廣角︰ 圖麗 12-24 mm f4
中焦︰ 騰龍 28-75 mm f2.8
長焦︰ 佳能 70-200 mm f4
定焦︰ 佳能 50 mm f1.8 ii, 85 mm f1.8
微距︰ 適馬 105 mm f2.8 DG.
話講回來, 就算給你配起所有的『紅圈』,那又怎樣?﹗ 你靠攝影為生嗎? 所有題材你都有時間去拍嗎?你不可能整天拿著相機在拍吧? 專業攝影師也不是配齊所有焦段的鏡頭。。
所以不要為了配齊焦段而買鏡頭,要考慮你是否需要?
我們需要的是開動腦筋想怎樣創作出好的照片, 而不是想著靠鏡頭來出好片。。
--------------------------------------------------
Canon 17-40/F4
--------------------------------------------------
CANON本來在廣角鏡頭上就不怎麼樣。17-40L也表現出了著一點。主要就是不銳利。與TOKINA12-24或TAMRON 17-35比,成像質量還有不如的地方。我到不在乎17-40的短(40MM),但我不太喜歡17MM的銳度。但17-40的USM和做工太誘人了,如果副廠的能有USM和如此做工就好了。另外,17-40L在5D上表現不好,光圈需要開到F11才可能使照片邊角處銳利。如果將來用到FF機子上需要慎重考慮。目前17-40L在BH(美國著名銷售網站)
打完折賣580美金,比上市時候低了100美金。
另外,如果用在1.6X機子上,隨鏡頭的鏡頭罩(EW-83E)不能用(太大,不起作用),需要另外購買EW-83DII或EW-83H,需要額外一筆開銷。CANON本來就不為非L頭提供鏡頭罩,17-40到是提供了,在1.6X上不能用﹗
可問題是不買17-40L買什麼??我買了一個賣了,現下又買了一個,很無奈。副廠鏡頭我有SIGMA 150 和TAMRON 28-75,感覺AF和做工都不如CANON。選來選去還是17-40L最合適。
鏡頭沒有絕對好的,任何鏡頭都是折衷的產物。細說起來都有毛病。像IS小白(70-200F2.8IS),做工、成像、防抖等等,很出色,可那價格、那重量。我現下用IS小白,但非常懷念XXB的重量。說不定哪天我又換回去。
XXB或XB的品性,只要不缺米,可以毫不猶豫地下手,因為基本上沒有對手可比。如Nice所言,攝友對17-40是有爭議的。Canon的廣角不及長焦出色,這是Nikon用戶看不上Canon的原因之一。17-40不完美,但很難找到一個取代物,所以此頭仍然成為用戶的「標準配置」。Canon對17-40的精力主要拋放在APS-C機型(350D/30D)上,17-40全幅邊緣成像不理想。但全幅的主力鏡頭應該是24-105/4L IS。偶爾用17-40拍風景,在光線好時收小光圈即可。
===========================
Canon 50mm/F1.8
===========================
50mm的鏡頭感與小DC差別可以很大,需要適應培養。比較容易上手,拍出效果的幾招︰
1。距離一米至二米,近則除去額頭上部,遠則留出上半身。
2。可正面,可側面,可俯視(對女性兒童特別有魅力的角度,突出睫毛,單點對焦到眼睫)
3。避免強光。不要有陽光直接照射。靠窗的室內自然光,均勻的燈光(注意白平衡)都很好。標頭表現皮膚的通透感非常迷人。絕對不要用閃光燈,把皮膚打成死皮。
4。對焦對到眼睛上。用單點測焦。
5。被攝人與背景物要有些距離,才可能把背景徹底虛化。
6。用連拍功能,抓表情,一氣拍五至十幅。
7。用連拍突然偷拍,表現最自然的各類生活表情,比較有價值。
8。一旦找到鏡頭感,不妨推翻上述一切,努力創造新的鏡頭語言和視覺語言。
用標頭拍風景,建議牢記「減法」原則,寧取小景或局部景(沒有廣角不好拍大場面)。利用50mm的鏡頭語言「虛」,用F4或者F5.6,或虛化遠景,或虛化近景。
用標頭拍建築(取局部),櫥窗,掃街紀實,都很合適,有趣。
===========================
350D/400D 鏡頭推薦
===========================
350D配鏡頭應當說與20D和30D有細微區別。20D/30D的SENSER進行了優化,大光圈(2.8以上)鏡頭自動對焦準確率很高(90%以上),350D則不是很好(60-70%)。這就是人們為什麼說350D對焦不好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說,350D上F2.8以上的頭並不能完全發揮其作用。
簡單說︰350D常見配置︰ 17-40L+ 50F1.8/1.4+70-200 F4 ,17-85+ 70-200 F4
canon10-22+17-40L(或17-85)+ 50F1.8/1.4+70-200 F4
tokina12-24+17-40L(或17-85)+ + 50F1.8/1.4+70-200 F4
sigma 10-20 +17-40L(或17-85)+ + 50F1.8/1.4+70-200 F4
上述鏡頭的缺點就是速度偏慢, 適合旅遊等白天情況下攝影需要。我個人一開始用的變焦全是F4以下的,但現下逐漸換成F2.8的了。因為350D畢竟要淘汰,上30D或5D是遲早的事情,不如一開始就上F2.8的變焦。下面是幾款性價比不錯的大光圈變焦,供參考。
TAMRON 17-35
TAMRON 28-75
SIGMA 24-70
SIGMA 70-200
上述4個頭質量很好,推薦考慮一下。CANON的16-35L,24-70L和70-200L F2.8好,但實在太貴了,不是很合算。
定焦頭很有誘惑力,其中 50MM、85MM和135mm三個頭最流行,建議先買個50MM,感覺好後慢慢上其它的。
至於套頭(18-55),我和上面DX的意見不太一致。 我不主張上套頭。
==========================================
50mm/1.4比50mm/1.8的優勢具體在哪
==========================================
1。更銳利。
2。F1.4。開到F1.8比50/1.8表現好。(廉價頭的F1.8應避免使用)
3。USM對焦快,易鎖焦(廉價的50/1.8有時不易鎖住),幾乎沒噪音
4。焦外模糊成像柔和
5。做工考究。界面是金屬的。(廉價頭為塑膠界面)
總之,世上沒免費的午餐。廉價標頭就使用功能而言已經足夠好。是否上貴的,取決於個人的消費習慣,與350D/30D之間的選擇非常相似。
小鬼子會做生意,把消費者琢磨個透。明白對付prosumer(專業級的消費玩家)要顯得專業才好。出門在外,見到頂級器材武裝到牙齒,黑色白色行頭一塵不染的攝友,應該行個注目禮,一定要流露出羨慕的目光才算禮貌。哪一天真碰上個主,從破背包裡掏出個銀色掉漆的300D,上個遮光罩纏滿花膠布的笨鏡頭,則一定要跟上,好好看看這斯如何究竟取景,偷學點武功,因為骨灰級的高手就在眼前了。
==========================================
TAMRON 17-35/ CANON 17-40/CANON 16-35
==========================================
我下面的話可能有爭論︰上全幅有必要嗎?全幅是膠片機的產物,我相信APS-C 或3/4或NIKON的DX能夠滿足專業需求,更不用說業餘攝影了。目前即使擁有全幅機子的CANON並沒有停止EF-S鏡頭的推出, 新17-55就是明証。我看了很多國外攝友用5D的體會, 具體就這幾點︰1)高ISO表現好(我相信APS-C也會有這一天,這跟全幅關係不大);2)使用鏡頭時候重新找回了膠片時代的感覺(這一條是全幅特有的,可你如果一開始就上的APS-C, 這種感覺無從談起);3)5D的dynamic range比30D好(這一條也不是全幅的專利,我相信APS-C系列機器會趕上來,除非CANON有意打壓)。
走著看吧,我覺著沒必要為了5D非EF鏡頭不買,需要就買,否則無論怎么辦也解決不了廣角端問題。至於CANON和NIKON之爭我看遠沒有結束,俗話說過年誰還不吃頓餃子?D200不就把CANON折騰的夠戧嗎?﹗
目前全球30D熱賣﹗就像當年350D一樣。CANON舍得把比全幅機子大的多APS-C市場扔了?我看不會。所以樓上的在廣角端買TAMRON 17-50好了,沒多大關係,大不了到時候二手賣了。還嫌不廣就上SIGMA 10-20, CANON 10-22或者 TOKINA 12-24。
此外,上5D不是好玩的,5D對鏡頭要求很高, 如17-40還有16-35, 這兩個鏡頭在350/20/30D上是牛頭,上5D後近乎狗頭。道理很簡單,任何鏡頭一般都是中央成像好於邊角,用在350/20/30D上,由於1.6X原素,邊角差點看不出來,可5D就沒那麼客氣了,有丁點毛病一覽無余。
==========================================
《國家地理》攝影師的鏡頭配置參考
==========================================
網摘裡有一段,值得參考︰
「至於鏡頭的配置,不同的攝影師有不同的偏好。兩台堅固可靠的機身、一只17~35mmf/2.8鏡頭和一只70~200mmf/2.8鏡頭是不少NG攝影師的基本裝備。很多攝影師會選擇一只超廣角變焦、一只長的變焦頭以及一兩只大口徑的廣角或者標準鏡頭,也有些攝影師把定焦頭的配額交給一只微距鏡頭或者一只大口徑的人像鏡頭。
《廊橋遺夢》裡虛構的《國家地理》偶像攝影師羅伯特金凱使用的就是24mm、35mm、105mm、180mm和300mm的5只鏡頭。基本覆蓋了從超廣角到長焦的所有焦段。這是一個比較接近事實的細節。」
對於比較認真玩攝影的色友,我覺得上面的描述非常有普遍性,因此特別推薦。根據自己的財力,弟兄們可以探討一下不同的組合︰
貧農︰先買50mm/1.8,再陸續添兩個副廠頭Tamron17-35和Simga70-200(小黑)
中農︰低檔紅圈,17-40/4L,70-200/4L (XXB),50/1.8或50/1.4,Sigma105微距或百微
富農︰16-35/2.8L,70-200/2.8L IS (XBIS) ,50/1.4,百微,85/1.8人像
地主︰全套定焦的組合(可以辦個CANON定焦展台)。
中焦(如24-70/2.8L,Tamron 28-75/2.8)看上去好用,其實拍出好片的難度最大。因此不建議上。如果只是滿足walk-around的濫拍,小DC更方便。我剛買了個A620,偶爾還會用用它的攝像功能。關於一短,一長,加大光圈標頭的具體運用,請回到前面的帖子看看使用介紹。用1.6x機身,廣角端如果嫌不夠廣,前面DX推薦了多種選擇。
機身是要兩個的。數碼DSLR換代很快,通常每三年要考慮換新機。留下手頭的最近的一台舊機器,總能湊出兩個好用的。所以換代時,不要急著賣掉出手淘汰機身,會後悔的。
==========================================
長焦鏡頭對焦注意事項
------------------------------------------
可以先用NICE介紹的鏡頭測試方法(用三腳架)確定鏡頭質量沒有問題。
長焦對焦總是難一些,使用上常見的問題有︰
- 被攝物反差較低(例如拍攝雲朵)
- 被攝物有緊鄰的不同距離的物體(例如拍攝草叢)
- 中心過分明亮(例如晚上拍攝月亮)
- 被攝物運動太快(例如拍攝急飛的鳥)
- 隔著玻璃拍攝(例如透過車窗拍攝)
- 鏡頭表面有臟東西,手印。
鏡頭之間也有些差異。對焦速度,L頭一般要比便宜的副廠頭快些。專業體育記者和專業婚禮攝影,為了保證
搶拍的速度和質量,不得不買較貴的鏡頭。但掌握使用方法,正確靈活選擇測焦點更為重要,還可以補救鏡頭的不足。
============================
350D D50 影響鏡頭的選擇
============================
NICE建議選擇350D,我也是同樣的建議。理由就是「用途當然是業餘愛好,本人以後投入的銀子也不會很多」。其實大家都是這樣想的,上350D或確切地說上C家的船,比較適合業餘愛好。玩單反,買機身僅僅是起個頭,後續的資金投入全在鏡頭上。由於機身價格比較接近,選擇上哪一家的船,應該多從鏡頭方面考慮。總的來說,CANON這邊好鏡頭(包括副廠頭)的性價比優於NIKON。由於用戶多,二手市場也比較繁榮。相對應的高檔鏡頭裡,ED-IF級別的Nikkor 17-35比Canon16-35L貴了$100,Nikkor28-70比Canon 24-70L貴$150,Nikkor70-200/2.8 VR和Canon70-200/2.8L IS價格相似,但Canon的長焦鏡頭品性優於Nikon(看前面的帖子,體育記者幾乎清一色的Canon白大砲)。
中檔價位的鏡頭裡,Canon有70-200/4L(小小白)和17-40/4L滿足廣大愛好者。據我有限的了解,Nikon沒有對應的中價優質產品與Canon競爭。
低檔價位的鏡頭,Nikon比Canon強很多。比如D50的套頭就比350D的套頭成像好。然而這樣比較意義不大。DSLR配低檔差鏡頭的綜合性價比並不好,還不如買個好的ZLR(Sony R1之類)合算。
機身方面,350D價格開始跳水,與D50已經比較接近。考慮換代原素,8M像素的350D應該比D50的6M能堅持長久一代。至於主觀上有的人喜歡D50的大氣式樣和手感,另當別論。D70與D50的差別意義不大,多出的功能(例如無線閃光)業餘使用一般不會用上。350D或D50的性能檔次業餘使用已經足夠好了。還可以用「350D D50」的關鍵字到論壇裡搜索到更多的相關帖子,研究參考。
==================================================
最低預算的鏡頭配置
--------------------------------------------------
leslie168推薦的Sigma 70-300適合1500米的預算($190),性價比很不錯。200mm以上的長焦端成像偏軟,就把它當個70-200mm來用好了,300mm處留著打鳥用(只需要中心的銳度)。此外,這還是個貨真價實的1︰2微距鏡頭。
對於很多業餘愛好者,長焦頭利用率很低。Sigma 70-300雖然不是牛頭,但想想最便宜的牛頭(如Canon 70-200/4L 「小小白」)要三倍的價格。Sigma 70-300就顯得相當實惠(還有個紅圈)。同幾乎所有的變焦頭一
樣,它的70mm處較好(1850線以上),200mm F11時1850/1650線,300mm處邊緣達不到1000線(簡直不是個鏡頭﹗)。使用時,注意長焦端收小光圈到F8或F11,避免200mm以上。
根據這些天的討論結果,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最低預算的鏡頭配置供參考︰
Sigma 17-70
Sigma 70-300
Canon 50/1.8
這樣鏡頭的投入和350D的一個機身差不多,但只能得到二流的效果,將來難免動心換牛頭。我個人主張鏡頭的投資預算至少在350D機身的兩倍,以獲得優質的牛頭,充分發揮DSLR的性能。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